一、专业简介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开设的高等院校工科专业之一,培养的人才在我国军工科技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支撑作用。在“智能制造2025”和“双碳发展战略”背景下,立足大湾区先进装备及制造产业,重点为如航天航空、新能源电池、芯片、3D打印、5G通信、生物医用、交通运输等国民经济重点发展领域培养、人才。本专业秉承“知行合一、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在传授金属材料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与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能力的培养。95%毕业生直接在粤港澳大湾区从事“轻合金成形及表面处理”、“通信电子材料”、“高端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汽车材料”及“新能源电池材料”等高技术产业相关工作。
二、师资队伍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教授4人,副高职称6人,博士学位覆盖率高达100%,且65%以上的教师具有海外学术背景,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1人;拥有国家级人才1人,省级人才2人,市级人才4人,校创新团队1个,东莞市创新创业团队1个。本专业教师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瞩目成绩,包括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佛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类奖项10余项;2018年以来本专业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5项,广东省重点研发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东莞市第五批创新创业团队1个,东莞市社会发展重点项目3项,广东省教育厅项目5项,累计获得各级别资助经费高达2000多万元。
三、科研平台
本专业依托国家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广东省最早设立的四大省实验室之一)、广东省高性能轻合金及其成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莞市新型轻合金及其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东莞理工学院新能源材料研究中心、东莞材料基因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建设。专业教学与科研设施齐全,配备基础金属实验室、3D金属增材制造实验室、高性能固态锂电池研发实验室、绿色表面工程改性实验室、专业综合、仿真、创新实验室和精密仪器实验室,配备高、新、尖仪器设备,价值超过9000万元,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 同时,为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国际视野与科研优势,实施“本科生进实验室、进科研团队和进科研课题”的“三进工程”引导学生从大二开始参与研究项目,实施“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获得“学以致用”和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重要能力。
四、人才培养
本专业具有远高于全国“双一流”高校水平的生师比7.6:1,教师队伍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实现“因材施教”,教师队伍在项目竞赛方面有充足的经验,形成了学生主导,教师指导,以赛促学的培养模式,辅导本专业大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省、市级竞赛项目,如“挑战杯”、“互联网+”大赛、“全国大学生金相大赛”、“全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 “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大学生材料创新大赛”等赛事,并在历年的赛事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五、就业情况
2023届本科生就业率达93.10%,考研率31.01%。
专业 | 毕业生就业的企业示例 |
金属材料工程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陆逊梯卡华宏(东莞)眼镜有限公司、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三环集团、深圳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 |
联系方式:
招生咨询电话:0769-22861100
(数据截止时间:2023年11月14日)
(撰稿、一审:祝闻,二审:杨壮鹏,三审:陈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