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学院概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学校顺应国家大力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中国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落地东莞以及广东省布局东莞“材料科学与技术”省级实验室(“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有利条件,于2019年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学科专业

目前学院设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医工融合联合培养共4个本科专业,拥有材料与化工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2023年材料科学学科ESI排名居全球第672/1342,较2021年排名上升271位,全球排名居于前4.985‰;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20年获批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2022年已入选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3年“材料与化工”硕士学位点正式招生,目前学院正在申报“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博士点。

二、平台建设

学院拥有材料学科省级工程技术中心4个、共建粤港澳联合实验室1个、东莞市重点实验室3个,以及新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分析测试中心、交叉科学研究中心等校级平台;建有国家电子电路基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莞理工学院分中心、广东省高性能覆铜板关键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电子互联与封装材料创新联合实验室,为人才培养提供一流平台保障。

三、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129人(含高层次人才22人、博士后32人),其中专任教师81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职称18人(含特聘正高职称)、具有副高级职称(含特聘副高职称)36人、硕士生导师51人。建立了一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教学、科研团队,成员拥有丰富的海外经历和工程经验,从事材料前沿研究工作,与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合作密切。此外,学院建设的校外本科、研究生实践基地拥有企业合作指导老师38人。学院通过东莞博士后创新基地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成都电子科大等高校联合招收博士后。(以上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3月)

四、培养特色

学院以本科教育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先进制造重大需求,聚焦新材料及相关学科发展前沿,携手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共建国际一流科研与人才培养平台,依托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国家平台,寓教于研,培养前沿材料创新人才;实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厚基础、重应用”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实施“三进工程”(进实验室、进科研团队、进科研课题),“产学研教”深度融合、“三全”协同育人,实施“小班制”教学模式,将优质科研成果、前沿产业信息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培养基础扎实、知识前沿、能力突出的新时代材料创新人才。

五、办学成果

学院秉持“知行合一、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与生益科技、宜安科技、金发科技、银禧科技、旭光科技、维科技术等公司建立了学生实践实习基地,“厚基础、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特色逐步凸显,学生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2项;在“互联网+”获得国银1项,全国金相大赛国家一等奖1项,在“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奖多次;本科生考研升学率名列前茅,2023届本科毕业生升学率占比28%,其中50%进入“双一流”大学,近三年就业对口率均超过90%,约70%毕业生留莞就业或创业,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国家新兴战略领域行业,薪资逐年升高。历年毕业生90%以上在国内一线城市就业发展。

【大类招生介绍】

目前学院设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医工融合联合培养共4个本科专业。为了适应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发展以及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从2021年起,实行材料类专业大类招生,贯彻“学生中心”“能力培养”等新工科理念,实施“导师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校企深度融合育人,协同推进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大类招生后将采取“2+1+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按照第一学年综合学习情况做好专业分流,即“低年级厚基础”——深化材料类专业综合素质能力,“高年级重技术”——强化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着力培养复合型材料类本科创新人才。

专业名称

主要课程

就业方向

毕业生就业单位

材料类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硏究方法、聚合物反应工程、聚合物加工工程、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等。

本专业毕业生既可以从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研发、生产技术开发和过程控制,材料应用等领域的科技工作,也可承担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科技管理和经营工作。

东莞市普联技术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领益智造股份有限公司等。

金属材料工程

材料科学基础、金属学与热处理、金属材料学、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材料成型原理、计算材料学、材料腐蚀与防护、生物医用材料、3D打印技术及实践、质量管理与控制等。

本专业面向金属材料设计与制备、机械制造、汽车制造、过程装备制造等行业,毕业生具备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基础知识,能够在金属材料制备与加工、腐蚀与防护、材料质量与性能检测等领域从事金属材料相关的生产工艺制定、技术开发(改进)、工程(设备)设计与使用、科学研究、生产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华勤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陆逊梯卡华宏(东莞)眼镜有限公司,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领益智造股份有限公司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化学、材料科学基础、固体物理、陶瓷工艺原理、现代材料测试方法、材料物理性能、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光电信息材料、电池材料与器件、5G介电材料、中子散射技术与应用等。

本专业毕业生既可以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通讯、航空航天、石油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生产技术开发、工艺和器件设计及相关管理工作,也可承担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科技管理和经营工作。

江西赣锋锂业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富维安道拓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广州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科之杰新材料集团(广东)有限公司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与广东医科大学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开展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

大学化学、材料化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材料科学基础、药物化学、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仪器分析、材料现代研究方法、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学、复合材料学、专业综合设计实验(融合课程)、生物医用材料(交叉融合课程)。

面向药物研发、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管理,以及生物医药、健康新材料及工程应用领域等相关单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兼具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药学、材料科学等学科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同时具备数理工程基础、生物医用材料制备与表征分析、生物医学仪器设计等方面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

-

(截止时间:2024年3月18日)




东莞理工学院 Copyright©2013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08829号